2017-18赛季NBA季后赛 凯尔特人VS骑士 第四场 20180522
734 2024-10-28
足球直播为进一步规范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避免暗箱操作,北京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命题人员要签订保密协议,面试必须全程录像,笔试试卷和面试音像资料保存至少半年,整个公开招聘过程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监督。(来源:11月21日《北京晨报》)
一个时期以来,事业单位招聘问题层出,“内部招聘”、“人情招聘”、“萝卜招聘”、信息不公开、考录过程不透明的报道屡屡见诸报端,不时成为舆论焦点,广受社会诟病。北京市推行“招聘面试全程录像”改革,让人们看到了组织人事部门打击“招聘歪风”的决心,对想通过搞“歪门邪道”进入事业单位的人起到了很好的警示和震慑作用,令人欣喜。欣喜之余,笔者也在担心,招聘面试全程录像会不会成为招聘“猫腻”的“挡箭牌”。
众所周知,事业单位招聘有好几道程序要走,面试仅是其中一个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猫腻”的一环,把面试过程全程录相,说明组织人事部门已经认识到了面试的重要性。北京市的新规之所以“新”,“亮点”就在“面试全程录像”上,但很显然,面试全程录像并不足以保证整个招聘工作真正实现公开公平公正,甚至会成为招聘过程某些“猫腻”的“挡箭牌”。这样说,并不是反对这一新举措。在事业单位人才招聘屡屡遭受质疑的今天,确实需要出点新点子、新规矩,控制规范约束一下“公招乱象”了。北京市能想办法规避“风险”,比放任自流强了很多。从这一层面看,北京市采取这一新举措的积极意义是不可忽视的。
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才的制度、规范有很多,2006年原国家人事部出台了《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暂行规定》,2010年中组部、人社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通知》,各部委、各省市也都相继出台了事业单位人才招聘管理办法及实施细则。制度、规定不可谓不全,也很严谨很规范,但有制度并不代表都能按制度办事。相反,打着“公平、公正”的旗号搞“萝卜招聘”、“暗箱操作”者大有人在,各种案例不胜枚举。尽管事发后大多数“涉案者”都接受了组织处理,但当前违规违法招聘的案件仍处“高发期”。近日网传的“只考了9分的考生入围面试”不知道算不算一例?
问题出在哪里?明眼人都知道,“公招乱象”频现,不是制度不健全、规定不详细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出在执行上,是招聘执行者的问题,是人为操作的问题,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问题。再看北京的新规定,把面试全程都录了像,有了证据,再保存半年,出了问题有据可查。听起来似乎很有“范儿”,可是谁能保证背景足够硬、“门子”足够挺的考生不会串通面试考官“自导自演”?还有一个问题,把面试全程录了像,怎么向大众公开,总不能把录像做成“电视剧”公开播映吧?既然“公映”不好办,公众又能通过什么途径了解、监督面试的“全过程”呢?再说,在影像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录相可以剪辑,也可以伪造,让公众如何分辨真假?既然如此,全程录像的作用有多大,还需更多说明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北京此次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改革只能说是“走出了可喜的一步”,有效果是肯定的,至于效果有多大,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了。
其实,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同志已经对依法行政、公开、舆论监督等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个人认为,其中应该包含了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等等。负责事业单位人才招聘的同志若能坚决按十八大提出的这些要求来办,就一定能杜绝“内部招聘”、“人情招聘”、“萝卜招聘”等现象。说到底,还是干部素质问题、执行力的问题。只要人正了、心正了,我们党的人才工作才能走上“正轨”。